谢毅院士
2015-12-22
谢毅(1967年出生):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最年轻女院士),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她是中国教育部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特聘教授,也是迄今为止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唯一女性创新群体带头人,还是首位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的华人科学家,曾于2002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于2006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奖,于2014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于2015年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谢毅也是第4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谢毅获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评语:
谢毅教授凭借其创造的新纳米材料有望在热量和太阳能转换为电力的过程中支持潜力巨大的应用发展而获得表彰。她的工作有望对降低污染,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做出巨大贡献。谢毅教授致力于保护地球的事业,并坚持不懈为应对环境挑战寻找具有创新性和智能性的解决方案。
谢毅的获奖感言:
她表示:现在全球从事科研工作的女工作者比例并不高,仅为30%,而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是对我个人和我的研究团队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工作的期望,激励我继续从事出色的研究工作。我会把这次获奖当成我在科学研究生涯中一个新的起点。作为一名科学家,她希望年轻人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科学的道路,一同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努力。并指出,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沉得下心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而女性科学家如能把比男性更为细心、更为耐心的普遍特质发挥到科学研究中,将有利于她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科研的路上,虽斩获颇丰,却并非一帆风顺。对待挫折,谢毅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有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很可能你的100次尝试中,有99次都是失败的,但积极的心态会帮助你捕获那1次的成功。”
2007和2008年,谢毅和她的科研小组遇到了研究上的瓶颈。两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没有发表一篇有分量的论文。学生们都有些泄气,而谢毅则用幽默给学生减压,“别人运气好吃肉,咱们就啃骨头呗”。鼓励学生耐住寂寞,把难啃的“硬骨头”拿下。
“做科研,需要一份洒脱。特别是不顺利的时候,要耐得住那份寂寞。”谢毅说,“在科研路上,一定要有韧劲,要有坚持的毅力和开阔的胸怀”。
近年来,中国国内存在着这样一种趋势,科学研究成为评价一所大学、一个学院,甚至一位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很多教授忙于争取研究经费和从事科研实验,分散了对课堂教学的关注。
而在谢毅看来,教学与科研始终相长,并不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更新许多知识,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得更加清晰,在给学生的解惑过程中常常会获得新的灵感。”在谢毅的麾下,已经培养了30名博士。
回归到生活中,谢毅有一个信条——把生活简化。“我喜欢‘极简’的生活,没有应酬与喧嚣。”谢毅说,“简单而规律的生活,使我安静地沉下心来,把有限的精力节省到更想做的也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