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静(中国卫星气象领域科学传播专家,教授级高工。中国气象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省市科技传播导师、广东省资深科普作家、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到底要普什么?
作为一个把职业生涯都奉献给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的“职业追星人”,我的答案是:除了“授人以鱼”的气象卫星等航天知识普及,应该就是“授人以渔”的航天精神传播。
如果一场讲座能让受众产生职业向往、打开思路格局、追求科学美好、获取智慧理性、看到诗和远方,那么“追星 唤醒科技梦想”的“让航天高科学走近公众、让公众爱上并欣赏航天科学” 目标也就实现了!
“追星·唤起科学梦想”系列活动是在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支持下,由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打造的有计划、有实施、有目标的和地方科技、科协、妇联等部门共同助推的品牌活动。
通过追星讲座、科学家“寄语”和青少年“追星誓言”上太空等活动,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从追“娱乐星”到追“科技星”转变。
“追星·唤起科学梦想”讲座主要包括:
☞ 通过讲述人类的飞天梦和把一个个远古飞天神话变成今天飞天现实的航天里程碑事件,激发听众的好奇心;
☞ 通过气象卫星发射、运行、控制、接收等涉及的航天五大系统知识普及,让听众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爱上航天高科技”;
☞ 通过气象卫星发展历程中经历的挫折、取得成绩、航天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率等说明让听众“理解航天高科技”;
☞ 通过离百姓最近的气象卫星与生活关系及航天和百姓衣食住行的关系解读,让听众能认识到航天科技给人类带来生活的美好从而“支持航天高科技”;
☞ 通过历数航天为我们带来的力量、缜密、艺术、精神等美好,让听众“欣赏航天高科技”;
☞ 在公众心中种下科技梦想种子,树立高科技爱国高科技强国意识。
一起来感受讲座的精髓
用人类飞天梦想激发听众好奇心
嫦娥奔月的故事,源自古人对明月星辰及神秘太空的崇拜和向往,万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想把神话故事变成登天现实的人。
梳理着世界和中国航天的里程碑事件,从载物体载生物到载人航天再到深空探测,听众的心被航天的神秘和精彩牢牢地抓住了。
以气象卫星为例趣谈航天五大系统
风云气象卫星的五十年,是造星人、发星人、牧星人、追星人、用星人开拓奋进的五十年。虽有挑战和挫折,但“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令中国卫星气象事业砥砺前行,成就了今日的辉煌。
作为亲历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全过程的“职业追星人”,我伴着中国气象卫星从试验到业务、从一代到二代、从跟跑到并跑到部分领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脚步,对航天五大系统有了近距离接触和深刻认知。
★ 当我讲到亲历西昌、酒泉、太原、文昌发射场,近距离观看过成功的、失败的、载人发射的经历时,听众羡慕不已;
★ 当我把长征系列火箭和很多商业火箭,比喻成把航天器和航天员从地球送入太空的“快递小哥”时,听众秒懂了火箭的作用;
★ 很多听众还第一次了解到,“造星人”制作上天的诸如空间站、玉兔、祝融、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等,都是行走在太空舞台的航天器,而不仅仅是以前认知的卫星;
★ 当用手牵风筝、用72变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等,类比各种卫星无论本领多大都受运控部门的控制时,听众瞬间知道了运控系统和“牧星人”的作用;
最后,我以自己在卫星地面站工作一生的经历,讲起地面系统充当卫星数据“搬运师”和“分析师”作用,听众也迅速记住了“追星人、用星人”的日常。
以日常点滴所见传播航天知识
追星讲座以日常点滴所见,深入浅出地传播卫星知识。
例如对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追星人”赋予其“好男儿”与“好女儿”的角色,充分展示特点与功能。
再例如,用肺部体检检测手段从过去的X光到今天的CT、核磁共振,来比喻现在气象卫星为地球大气体检手段从以前的“平面拍照扫描”进步成了今天的“干涉式垂直探测”......
再好比,用讲故事的形式,陈述气象卫星获得“森林卫士”美称背后的往事;通过气功大师“严新”发功灭火的荒谬传说等等,告诉大家高科技在重大灾害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们自身科学素养在判断是非曲直中的重要性。
深厚的知识底蕴加上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神秘的航天高科技展现出来,令大家不知不觉爱上了航天高科技。
以亲历的航天风险事件说明高科技发展的不易
我以百公里的卡门线告诉大家航空和航天区别;从坐飞机遇小鸟撞击可能遭遇机毁人亡的风险讲起,以亲身经历告诉听众今日航天辉煌背后的艰辛。
例如: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射前最后一次测试中的爆炸、风云一号风云二号四颗实验气象卫星均没达到设计寿命在轨失控、长征五号在第二次发射中失利、风云卫星失控后在轨抢救、静止卫星在日凌和地影期的特殊保护......
听众了解到卫星抗击发射时的巨大冲击力、进行“天地对话”的不易、静止卫星在太空中受到的考验等的常识后,也对航天的高科技高风险有了很好的认识,从而加强了对航天的理解和支持。
从离百姓最近的气象卫星讲到航天与百姓生活
我从气象卫星在气象领域(如天气预报、监测台风暴雨沙尘暴等灾害天气、气候变化)和非气象领域(环境、植被、火灾监测等)中的作用讲起,告诉大家一个朴素的道理:发展航天事业不是和谁比赛,而是为了让人类生活更美好。
航天科技目前已经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例如:
☞ 为航天员开发的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理性质并能提供潜热的材料、为火箭开发的减震技术、为减小火箭发射阻力等航天技术,已被开发成今天我们穿着的舒适衣服、减震鞋、游泳衣;
☞ 用搭载在返回式卫星或者“神舟”飞船接受过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力等“洗礼”过的种子种出来的菜、特别是各种方便食品里的“干菜包”都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 利用太空尘埃探测技术开发的家用真空吸尘器洁净了家;
☞ 卫星导航技术令路痴也可以自由地享受到任何地方自驾的乐趣;
☞ 卫星电视让我们秒知天下大事。
这些生活日常中航天技术民用化的例子,让大家觉得航天近在我们身边。
以天地互动浪漫传递航天之美
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虽说自古开门七件事,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也都向往着诗与远方,航天活动就是蕴含着美、显现着美、创造着美、拓展着美、享受着美的活动。
我以航天四美带着大家欣赏:
☞ 航天的力量之美,体味卫星发射巨大的轰鸣和每一个“我爱你中国”音符融合下那种惊天动地的气势和直上九霄的震撼;
☞ 航天工程之美,火箭、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不矫揉造作却浑然天成的工程结构之美和飞船与空间站的太空交会对接包含的组织之缜密、协调之流畅、配合之精准的韵律之美;
☞ 航天的艺术之美。无论从太空看地球,从太空看太空,卫星眼里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美,有如超凡脱俗的仙境,雄奇瑰丽、斑斓多彩,令人遐想无限。特别是中国第一颗业务气象卫星上天后一遇“风云”画真龙,白色的云和喜马拉雅山脉常年的积雪在绿色陆地、黄色沙漠、紫黑色水体的映衬下,龙头、龙眼、龙嘴、龙身、龙尾清晰可辨,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 航天的精神之美。无论是前苏联航天人的首创、开拓精神;还是美国航天人的敢于创新、超越精神;或是中国航天人的艰苦奋斗、自强精神,都散发出人类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美的光芒。特别是四特载人航天精神,不但是激励全体航天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指导人生一切的行动指南。
以亲身追星经历说明筑梦意义
我的追星梦想,也许早在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4月24日晚已经埋下。
儿时兴奋的“追东方红卫星”的记忆成为追星梦想的种子,而大学选修的 “卫星遥感”课程,冥冥之中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让我成了一名职业“追星人”。
我将亲身经历的气象卫星实验卫星失控收不到信号的沮丧、卫星起死回生后的惊喜;亲手备好的“祝风云二号首颗静止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的横幅因卫星爆炸还来不及挂的遗憾;所有实验星均未达到设计寿命过早夭折的叹息;业务星成为国际宪章值班卫星的荣光;现在国内外从天气灾害到敏感事件都能找到气象卫星身影的喜悦一一娓娓道来,激发着公众的航天梦。
带着“科普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使命,不仅仅给大众传播航天的常识、航天的精神,更引导着大家对史实的尊重、对是非的判断、对失败的宽容、对真理的渴求、对美好的欣赏。
不知不觉一颗科技梦想的种子就种在了听众的心里。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颗科学的种子会顺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原载《广东科普 》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