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温馨家园 > 家庭解码

我该不该给公婆加薪?
发布时间:2011-07-06 00:07:00 访问量:

我该不该给公婆加薪?

2011-07-06

我跟丈夫商量:“你父母身体不错,家里也没别的负担,干脆把老人接来帮咱们带孩子吧。”

我对婆婆印象很好,她干活麻利且心细如丝,尤其对晚辈呵护备至。我儿子所有的衣裤围嘴,都是老人一针一线缝绣寄来的。她知道我们不缺钱,就是想表达奶奶疼孙儿的那份心意。

我丈夫很赞同,他从上高中起就住校独立生活,常年见不到父母,当然愿意跟老人一起生活弥补一下多年缺失的亲情。他马上给家里去电,我婆婆掩饰不住地兴奋:“好啊。如果你们不反对,我们把孩子带到上大学也行啊。”她说她既然有能力把儿子供养上了重点大学,那养孙子也是易如反掌,让我们放心好了。

公婆来京后,虽说二室一厅住五个人紧巴了点,但家被老人拾掇得整洁而温馨,我们每天下班回家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关键是孩子不出一个月就变得白白胖胖,不再咳嗽、发烧,而且他晚上跟着老人睡,我们也能睡个安稳觉。

目睹生活变得井然有序,我打心眼儿里感激公婆,觉得“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真是太幸福了。

但平静的生活不久就起了风波。那天,我跟丈夫聊天,说父母待我们太好了,“所以咱们得努力啊,多多挣钱,等过个八年十载再换个大房子,把双方父母都接来一起生活。”他不以为然,说影星蒋雯丽的家大吧,

我眼睛瞪得溜圆:“你当父母是保姆吗,让他们按劳取酬?”

他解释说:“‘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父母这么大岁数了,抛开晚年安逸的生活到水土不服的北方来帮我们带孩子,完全代替了保姆的工作,而且比保姆做得更尽职尽责。咱不说情感上能给多少回报,至少在钱上不能亏待他们吧。”

“那你就试着给吧,看他们能否坦然接受?”我有点赌气了。觉得换了我为亲人做点事,根本不好意思拿报酬。何况是给夫家传宗接代了呢,公婆感激我们还来不及呢,哪好意思要报酬啊。

果然,当他把钱递给父母时,老人一个劲儿推托,客气地说“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扯这么清,只要一家老小幸福安康,给不给钱的无所谓。”

但他坚持要付父母钱,老人当面不肯收,他就把钱打到他们的退休金账户里,这反而让老人变得不自在了,觉得拿了钱就要物有所值地付出。这以后,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家务,连爬梯钉钉子这种危险事都亲力亲为。有时看他们太累我们想搭把手他们都不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有点尴尬,没他们刚来时自然了。

我抱怨丈夫,说钱的确是孝敬老人的一种方式,但他们在北京吃住行、用水用电等一切开销都是我们出,而且通过带孩子他们也能感受到当爷爷奶奶的乐趣。这种亲人间的得到与付出哪是“钱”能摆平的,“你为什么要把亲情变成雇佣关系?”

但他坚持认为“保姆费”是生活的一项必需开支,钱与其让外人挣去,还不如给老人花呢。我们在这事上很难沟通,一直僵持着。

 

七嘴八舌: 

尹俐(32岁 时尚杂志编辑):我认为既然是一家子,就没必要分那么清,你给父母开薪,这不明摆着把他们当保姆看吗?他们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尴尬,接不接钱都不自在。我觉得给父母钱要给得艺术点,比如逢年过节多给他们些钱,就像小时候他们给孩子压岁钱一样,我们给他们一些贺岁金。钱是很俗,但以过年的名义给父母钱他们会收得心安理得。另外还可以帮父母负担一些医药费,资助一下和他们来往密切的老家亲戚,减轻其经济压力。这都是间接地给父母“发薪”,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让父母“劳有所获”。

方蔓妤(28岁 银行职员):去年我生了孩子后,公婆非常高兴,从外地大包小包地带了很多婴儿物品来看孩子,爱孙之情切切。但因为家里地方小,他们只待了一个星期就回去了。回家后老人心情很不好,茶饭不香,尤其是婆婆隔几天就打个长途,听不到孙子的声音就闹心,为此花了不少钱。她那么大岁数了,为了孙子竟学会了上网,通过视频和我们一家三口聊天。后来我和爱人商量,干脆把婆婆接来照顾孩子吧。婆婆乐坏了,竟主动出资让我们把小房子租出去又租了个大三居全家人一起住,孩子的一些开销她也包了。她说她乐意为孩子付出,是孩子让她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幸福啊。看看,面对“主动应战”的婆婆,我还有必要给她钱吗?她带孩子纯粹是给自己找乐子,不要子女的钱甚至愿意倒贴钱。

宁翔(30岁 私企职员):“老人帮着带孩子是否给钱”这事要因人而异,如果父母退休金丰厚,且带孩子没压力,小辈就不必给钱。如果父母退休金很少,或有些乡下父母不干农活了进城帮子女带孩子,耽误了收成,则小辈一定要给父母钱,让他们有安全感。但对父母切不可说是工资,因为付工资这个说法冷冰冰的,会引起父母和子女间的隔阂和矛盾。就说是小辈的心意,报答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这样父母拿钱就心安理得了。另外要想我们自己的孩子以后做个感恩的人,那么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恩。生儿子的妈妈以后也要当婆婆啊,为了以后儿子媳妇对咱好,现在就要给儿子做好榜样!

李季梅(65岁 退休老师):我女儿前几年生孩子后,由于工作太忙,把孩子放我这儿养。开始没算计好,她每月只给我300元孩子的生活费。但现在的孩子都要吃好的穿高档的,一包几十元的“尿不湿”几天就用完了,随便一个感冒发烧去医院都得花几百元。一年下来孩子花销在上万元,让我和老伴压力很大。再加上带孩子太累,我身体变得很差,于是有了“退养”的想法。女儿女婿这才意识到我们太不容易了,还得垫付很多钱,根本吃不消,于是提出每月给我们1800元生活费。这下好了,除了孩子的正常花销外,余下的钱我和老伴还可以用来改善生活。总之,自从女儿对我们经济上变大方后,我们无论心理还是身体都感觉很轻松,孩子也带得更好了。我认为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还要发挥余热帮儿女带孩子,奉献精神非常伟大,所以儿女应主动回报父母,有能力的多给些钱,没钱的就在其他方面帮老人解除后顾之忧。

石维锦(41岁 工商局干部):不知道谷宇女士是因为小气只想占父母便宜不想付出呢,还是觉得给父母钱的方式不妥当。如果是前者,我就要抨击你了。想想看,假如老人不帮你带孩子,你还不是得花钱雇保姆?雇专业月嫂每月得三千元吧,这钱你认为花得理所应当。但老人来了,替代了保姆的工作,在劳动上、情感上付出的比保姆更多,你倒不愿花这钱了,这真是没天理啊。现在很多年轻夫妻都实行AA制,说不能因为彼此相爱就找理由让一方养着另一方,这是最现代的家庭观念。那么对老人是不是也可以“现代”一点,人家付出了就要给予回报,亲情是亲情,钱是钱,不能用亲情一笔勾销了钱的回报。

鸿燕(26岁 网民):同样是带孩子,父母跟保姆有天壤之别。挑保姆可以像挑新鲜蔬菜一样严格,但这样对父母就不行了,不管父母做得好与坏,你既不能骂更不能赶,得与之客客气气的。既然“父母带孩子”不好定位其角色,那么用支付保姆工资的方式来对待父母的付出也就不合适了。我认为老年人缺少的并不是钱,而是迈入老年后的寂寞和情感无所依托,所以儿女应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比如你上班时老人带孩子,你下班后就尽量减少社交活动自己带孩子,让老人歇歇。还要多陪老人唠嗑,平时处理家事上也多顺着点老人的心意,不要让他们身体劳累心理压力更大。只有一家人劲往一处使,彼此关心体谅,家庭矛盾才不会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