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与重庆市科协共同主办的“女科学家走基层—进校园”活动中,多名女性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与现场同学分享她们在工作、生活中的经验与见解。
国际视野 创新精神
活动中,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志珍讲述了胰岛素合成背后的蛋白质折叠的故事。
胰岛素是一种激素蛋白质,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王志珍说:“六十年前在科研环境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一群年轻的中国科学家狂想出‘合成一个蛋白质’的科学假设。在探索由二条肽链组成的胰岛素的合成路线时,他们首先要做的是‘胰岛素拆合’工作。就是把二硫键还原,拆成两条分开的链,分别为A链和B链,之后去寻找条件,看分开的A、B链能不能重新组合,成为天然的有活性的胰岛素。但是在溶液中,具有2个巯基的A链和具有4个巯基的B链通过形成二硫键的组合方式有千千万万种,要获得其中唯一一种天然的二硫键组合方式的概率在理论上是无穷分之一。但当年35岁的邹承鲁带领几个比他更年轻的、有的还是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居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国际上首先最好地解决了胰岛素A、B链拆合问题,为合成胰岛素确定了合成路线,以及最终把人工合成的A链和B链以高产率重组成天然胰岛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开的A链和B链能不能通过氧化重新组合,成为天然的有活性的胰岛素其实就是一个‘蛋白质折叠问题’,但在科学界那时还没有人正式提出这个问题。五、六十年前,化学原料、试剂、仪器在中国都极端缺乏,想要合成有活性的胰岛素真如‘巧妇要为无米之炊’。但不可思议的是,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闯精神、扎实苦干和通力协作的科学精神,在仅7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先人工全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王志珍向学生们介绍了一般人不了解的“胰岛素合成”中间蕴藏的极其重要的“蛋白质折叠”问题,并希望通过中国科学家对科学创新的巨大贡献,来激励广大学子学习老一辈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发扬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忘我精神,不断追求真理、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平凡的奋斗与坚持
“沙尘暴不仅会影响电讯和交通,还会使得树木连根拔起,草地风蚀,农田、草场沙化,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面对这个现实问题,那时的我在想,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点什么事情。”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分享了她在兰州求学时的经历。强烈的责任感驱动着她不断探索,最终,她与团队预测沙漠扩展的速度,提出的跨尺度方法成功实现了对百平方公里沙丘场演化过程的定量模拟和沙漠扩展速度的理论预测,为固沙草方格铺设提供了新方案。
郑晓静在报告中鼓励同学们,要相信自己,不断挑战自己,只要不断地做就可以做得更好。“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的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希望年轻学子坚守。”
我热爱我的热爱
航天医学因载人航天而生,并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兴起。“2020年要建立我们的空间站,我们要保障航天员半年以上健康工作,空间站还有更大的目的,是建设国家级的实验室。”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英贤在会上说。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骨丢失是影响航天员健康的问题之一,为解释骨丢失之谜,她与团队不断进行实验,耐心、细致地将合成药物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然后静静等待实验结果。她说:“急不可待,等待又等待,万般无奈,这个过程就是这样,成果的产出过程,需要汗水的付出。”等待往往是漫长的,但结果终是可喜的,他们在全球首次找到在失重性骨丢失中影响成骨细胞的微小核糖核酸分子,进而找准靶点,对症施治骨丢失。
“我热爱航天事业,同时这是国家的需要,付出多少我们不后悔,我很享受奋斗后的酣畅淋漓。”李英贤表示,科研工作需要情怀、创新和艰苦的付出,她希望同学们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把个人的小梦想融入到强国的大梦想中。
转载自新华网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