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内蒙古妇联:百名专家走基层 科技服务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2-07-22 15:07:00 访问量:

为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落实自治区妇联“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我为群众办实事“十送”活动,切实为基层妇女群众和家庭办实事好事,2022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妇联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启动了“北疆巾帼心向党  携手喜迎二十大”巾帼科技服务走基层活动。


入夏以来,多批专家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入户入田间地头进行农事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基层妇女群众送科技、送知识、送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张永虎副研究员、温蕊助理研究员等一行3人深入到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谷子试验示范田中,就谷子新品种的选择、田间管理、拔节期中耕除草、病虫草害防治以及农药喷施剂量和防治效果等进行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促进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农畜产品加工研究所刘秀丽研究员、乔健敏博士、王莉梅博士和张园园博士等一行9人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开展“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专题培训工作,培训50余人,促进了当地乳制品从业人员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内蒙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高凤云研究员联合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贾海滨副研究员一行6人赴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白家地村、李家村,察右中旗下沙盖村以及卓资山县忽力进图村进行实地调研、查看苗青、指导中耕除草及田间管理,及时了解农民所需,解决了农民“除草难”的问题,保障了胡麻的产量。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王海燕副研究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食用菌学科带头人孙国琴研究员一行3人赴清水河县城关镇石湾子村,开展香菇林下栽培出菇管理现场技术培训,指导农民26人,及时到位的指出现阶段香菇林下栽培出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出菇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团队成员杜磊副研究员,田晓燕助理研究员和苏雅杰助理研究员一行三人深入到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进行向日葵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培训,就向日葵列当和蓟马类害虫的防控技术、施药技术方面和施药注意事项等方面都做了现场实地技术指导,培训人数40余人,发放技术宣传册150余册。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徐利敏带领团队赴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四子王旗、察右前旗、察右后旗等地,围绕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节水、减肥、减药技术要点、杂草防控、病害预防等方面对100余人进行了技术指导培训及现场指导,为示范区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达来宝力格博士赴巴林右旗推进“肉牛健康保健技术与远程诊断快速检测技术示范推广”,先举办了两场专题培训,培训80人次,后深入到5个苏木的20户肉牛养殖户家中,现场指导了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和疫病防控技术,填补了基层妇女群众在肉牛养殖环节中存在的技术短板。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派出6位专家,分别深入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牙克石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现场指导农牧民30人次;采用专题讲座、座谈会形式线下培训种养人员40人次,线上同步指导养殖场户40人次。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经济与政策团队副研究员王强为呼伦贝尔市等地区养殖场户、有机肥厂、农牧民开展国家和地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与法规解读、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相关指南与标准、典型方案与实例等专题培训,研究实习员乌日汗对土地消纳面积的配套、施肥时间等方面进行解说,为实现草原畜牧业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持。

经统计,截至7月15日,内蒙古巾帼科技服务走基层活动共派出专家和科技人员138人,入户、入田间地头“手把手”现场服务指导327人次,开展线上线下技术讲座、培训、政策宣传服务13683人次,服务内容包括牛羊健康养殖、粗饲料加工、番茄栽培、食用菌接种、向日葵高产栽培、胡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等20多项技术,深入了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等9个盟市,极大提高了农户生产效率,增加了种养殖效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自治区农牧草业健康稳定发展,有效发挥了巾帼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转载自: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