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温馨家园 > 亲亲宝贝

勤快“小劳模”诞生记
发布时间:2011-07-06 00:07:00 访问量:

勤快“小劳模”诞生记

2011-07-06

儿子懒的让我发愁

我家有大小两只懒猪,大懒支使小懒的事时常发生。

大懒是我丈夫。我俩上班都路途遥远工作繁忙,可下了班,他成了大爷我却是保姆:他总是筋疲力尽的样子,懒懒地躺沙发上看报纸或浅寐,任满头大汗的我在厨房忙碌。

而小懒是我12岁的儿子,比大懒还过分,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扔,跳进沙发里召唤他爸:“我要看电视,把遥控器递来。”其实遥控器离他仅

要说儿子的懒,从他上幼儿园时就有了苗头。他4岁时有一次画画,明明看我在扫地,却非让我帮他打开颜料瓶,“你又没断手断脚,自己不能做吗?”他理直气壮地回敬我:“老师说了,小朋友要相互帮助。”一会儿,他画完画了,我要做饭,让他去楼道帮我取根葱,他站在厨房门口叉腰教训我:“老师还说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干!”

上学后,他更懒得登峰造极,能坐着绝不站着,别说帮大人洗衣倒垃圾干家务了,早上连校服都得我帮他拿到床头,给他套上,如果时间晚了,连鞋带都是我帮他系好才出门。

他在学校最怕做值日,总以找老师补课为由逃离教室。他懒得理发,懒得跟人交往,懒得打篮球,做任何事都喜欢逃避、退缩、拖延,要别人代劳,不愿独立去解决事情。

这么说吧,12岁的他虽说个子已蹿到,高高帅帅挺迷人,可却十足一巨婴,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懒得做任何事,恨不得连呼吸都让人帮忙。他觉得这么活着挺快活,却把我愁死了。

榜样加奖惩,改变懒儿子

儿子6岁以前是姥姥姥爷带的。老人可疼他了,如果他睡前想吃点心,姥爷不惜走夜路到4站地外的麦当劳给他买汉堡。

怕孩子有意外,老人什么都不让他碰,比如电插座、打火机、剪刀、暖水瓶,所以直到上小学,家里很多器具他都不会用。外出时,俩老人一边一个攥着他的手,绝不放任他自由活动,怕他磕碰了。因此他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成年人两只手之间的距离那么大。

难怪这孩子这么懒呢,也许跟老人的溺爱有很大关系。虽说现在家里都一个宝贝,大人宠爱孩子理所应当,但也抹杀了他们做事情的主动性。而原本孩子探索新事物的欲望非常强烈,凡事都想尝试,却因大人的宠溺剥夺了他行动的权利。

看来改造这个懒孩子迫在眉睫。我跟别的家长交流了经验。人家出主意说,要把他当成年人看待,让他学会管理照顾自己,并负担家庭事务。“12岁这年龄可塑性很强,培养新习惯还来得及。”

我跟丈夫也达成了共识,要想改变孩子的惰性,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并且对孩子大胆放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奖惩得当,他肯定会改颜换貌。

丈夫知道自己在家里不作为对孩子影响很大,因此决心“从我做起”,带领儿子一起参与家务劳动。

我跟儿子商量:“如果你代替小时工做家务,我给你双倍工钱。做漂亮了还有奖金!”

他睁大双眼,我要是不做呢?我坚定地说:“你1分零花钱都拿不到!”

我丈夫也对儿子表态,说他在单位是领导,又管行政又搞科研,工作很忙。“妈妈照顾咱们两个都累到头大,我要管几百口人,累到快崩溃了。”但是,为了培养儿子勤快爱劳动的习惯,他决定从即日起把洗碗拖地这两样活包了,给孩子做榜样。

“既然是一家人,每人在家庭中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但也有义务为他人付出。”面对儿子困惑的小脸,我表达了强硬的决心。

懒孩子变成“小劳模”

改变孩子12年的生活习惯并不容易,我是分几步来的,而且是“内外夹击”。

首先,我给他制定了作息表,早上让他自己起床、穿衣、洗漱。开始,他像过去一样喊我:“妈,拿校服,帮我收拾书包。”我在厨房做早餐,故意装听不到。于是他恶狠狠地跑来质问我:“聋了吗?为什么不理我?”我说我不是变形金刚,没有三头六臂,如果帮你穿衣服,早餐我就不做了,你饿肚子吧。他悻悻地自己忙开了……没几天,就不再喊我了。

包括洗澡,如果他事先不备好浴巾,那就在浴室挨冻着急吧。让他看到父母对他力所能及的那些事的冷漠,他下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以前,我总是笑骂他是“小懒猫”“小懒猪”,但这种看似宠爱的话只会让他更加放任偷懒。于是,我改变了语言风格,只要哪件事他主动做了,我就大力表扬他,说“你真棒,说话算数,像个小男子汉”。让他知道他的每一点进步都给我非常大的欣慰。

其次,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惰的后果。以前儿子不写作业,我怕老师批评他,给他心理造成阴影,就替他写作业。他问我难题,我根本不给他思考机会,马上告知答案。后来,我不再帮他找答案,而是启发他自己学会思考。我也不再帮他写作业或开假条,如果因为懒惰他迟到或没交作业挨老师批,那就让他在压力中自省吧。渐渐地他做事就有危机意识了,主动性有很大提高。

还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事务。比如春节大扫除,我上午给他划定了几样家务活:换窗帘、扫地、擦桌椅。他答应了,可迟迟不动作,一直玩网游。我催他快点干,他说:“我保证晚饭前干完,你别管了。”我气得心里咕嘀,又拖,拖到最后还不是我干?

可让我意外的是,当我做完晚饭环顾家里时,他果然把家里擦得一尘不染,正和他爸一起挂窗帘呢。

我暗自庆幸,幸亏没有责怪孩子偷懒,没和他闹别扭,不然这节都过不好。其实孩子渐渐长大了,父母要允许他有自己的生活秩序,只要不出格,他怎么做都行。给他自由度,他才有主动性。

父母还要激发孩子做家务活的兴趣。我发现他的懒是讲场合的,比如逛超市时,他往往换了个人,自己主动推车,小跑着到各个货架前挑选商品,表现得非常主动和兴奋。为了省出钱来给自己捎带一份零食,他会认真比较商品性价比,表现出家庭主妇的节俭精神。

那一刻的他让我非常感动,我看到了他骨子里活跃积极的因子,对进一步改造他变勤快充满了信心。后来我就让他自己去超市购物,买什么、怎么买都由他决定。而如何把几大包货物拿回家,也费了他不少心力。他必须学会跟商场前的三轮车夫讨价还价,才能用3元钱把东西拉回家,省下来的钱归他所有。

鼓励孩子做家务,还有个方法叫“分担促进法”。比如洗运动鞋,他肯定皱眉,要把鞋里里外外刷洗、过水七八遍才算完,他觉得好麻烦。这时我会告诉他“咱俩一人一只吧”,只给他一半工作量,他会觉得心里很平衡,有赚了的感觉,自然愿意干。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过去老百姓都住大杂院,大家时时相互串门,因此大人孩子都很勤快,倘若谁家邋里邋遢,会受到邻里指责。不像现在,人们住高楼,很少往来,有些人疏于收拾,家里乱得一塌糊涂。因此作者建议邻居间增加走动,让懒散的人变勤快。

于是,我经常招呼邻里亲友来家做客,尤其有漂亮女孩驾到,让他格外紧张和重视,他会风卷残云般收拾好自己的房间,给来客一个美好印象。

渐渐地,我家“小劳模”名声在外了,不仅在学校当上劳动委员,还因做社区志愿者领到了奖状和奖品。而做事主动认真这种品质,也让他的成绩大幅度提高。